行业新闻

东海西海心思攸同同是北京言语大学博士后范狄在发言中反复提及的一个字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经典、当下与未来 国际青年汉学家共话文明互鉴


  作者 曾玥 高凯


  国际中文大会首届国际青年汉学家论坛7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国际多国的青年汉学家全程用中文对话,盘绕国际中文教育与汉学研讨,共话文明互鉴。


  经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美国巴德高中前期学院(巴尔的摩分校)中文专职教师、我国言语和文明助理教授何娇霞当日共享了自己在我国学习汉语、回到美国打开汉语教育的故事。


  “曾经我对‘君子之交’不太了解,但是通过5年的学习,我从我国导师身上感受到了这句话。我想要像他(对待我)相同对待我的学生。”何娇霞说,她将自己从导师身上学到的“君子之交”“仁爱之心”,传递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日常共处之上。近日,她带领40多名学生来到我国访学,“我希望可以让我的学生亲身感受到我国人的这些长处。”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在的才智永久不会过期。”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讨员夏小雨认为,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贯穿古今,即使年代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人类感知国际的才干没有改动。“我觉得咱们都在寻觅一种人类一同寻求的价值观,”夏小雨说,古代经典中已包含人类命运一同体的才智,这种价值观连续至今,熠熠生辉。


  当下:东海西海,心思攸同


  钱钟书曾说,“东海西海,心思攸同。”“同”是北京言语大学博士后范狄在发言中反复提及的一个字。这位来自意大利的青年汉学家说,“西方哲学和我国哲学有许多一同之处。”在他看来,青年汉学家是“文明桥梁”,把中华文明传达到西方,也把西方文明传达到我国。“做好这个作业,最重要的是找到东西方一同点,咱们有一同的寻求和希望。”


  与此同时,范狄也坦言,中西文明系统相去甚远,了解互相需求克服困难。“难的不是直接翻译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字,而是为西方读者供给他们需求的信息,让他们了解我国作者笔下的意义。”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达与影视演艺学院院长廖朝骥也有此感受。他从自身的媒体作业经历动身,指出在不了解我国的言语意涵的情况下生硬翻译成外语,会导致产生误解,乃至出现观感误判。


  在廖朝骥看来,与我国进行智库沟通和协作是消除误解的重要方法,这十分有助于准确整理我国言语的脉络和意涵,躲避直译形成的误读与误解。


  未来: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讨中心主任威伦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主张作为国际社会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为人类社会贡献了我国才智。


  “曩昔10年,‘一带一路’主张让共建国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互联互通,也让开展我国家实在地参与到全球管理中来。互联互通让国际山水相连,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效果了一些‘陆锁国’变‘陆联国’的骄傲与骄傲。”威伦说。


  “中文教育的朋友圈敏捷扩展,学习者通过学习中文来了解其背后所负载的文明。”国际汉语教育学会会长钟英华在承受采访时表明,来自国际各地的汉学家是国际中文教育和汉语研讨的重要力量,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结交,盘绕讲好我国故事的政策,完成一场“一同奔赴”。(完)


关键词: